在上一篇文章當中,我們談到了身為森林人對於職涯出路的內心疑惑?
是產業沒有讓我們看見未來,還是我們沒有讓產業看見未來呢? 到底是市場不懂森林系的價值在哪,還是森林系不懂市場想要的價值呢?
我認為這個議題很有趣,所以就來延續一下~
目錄
章節一:從AI世代回歸到傳統林業
這半年以來AI的話題相當熱門,AI的技術在學界早有科學家相繼在進行相關研究,林業當然也不例外,最直接的大概就是配合地理資訊系統進行森林的監測與辨識。 在科技迭代的過程,就是不斷地用新的技術重新檢視甚至是重新詮釋既有的產業,傳統產業代表的意涵通常是技術穩定、產業成熟,供需鏈完整,而創新和突破則是立基於這些傳統之上,根據過往的需求和痛點,改善或重新供應新的價值鏈與解方。
簡單來說,就是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,人的需求只是在促使科技用不同的方法,不停的滿足相同的或是衍生出來的需求而已,也因此所謂的創新也不斷的在成為傳統然後再被創新,就像ChatGPT的出現,彷彿顛覆了世界,但實際上它也只是成為新工具的一環,然後等著被下一個產品再次顛覆。
所以說從研究和技術發展的層面來看,產業的革新與進步是絕對的,而且資本主義會逐漸將不適任者淘汰,有趣的地方就來了,為甚麼表面上看起來有在發展,但實際上卻看起來相當的冷清呢?再加上,若不是ESG和碳匯議題當道,還會有森林系的一角嗎?
章節二:森林一直在你我的生活之中
如果單純只談這些內容的話,森林和林業感覺起來真的離我們很遠。
實際上真的是如此嗎?
我認為森林系所學從應用到產品並不冷門,但是在純學術和公務體系的發展下,我們反倒少了很多機會去探索這個世代裡、甚至是未來的世代裡,人們到底需要森林的什麼?
我想這也是我會說出「為了復興台灣的林業,就必須要不務正業。」的理由之一。
甚麼意思呢?
其實森林和我們的關係很近,我指的不單純是走進自然當中被環境療癒而已,我看到更多的是在我們的生活細節當中,我們早已離不開它的事實。不論從家具、裝潢到餐具、衛生紙、精油和旁邊裝飾用的室內植栽,又或者是我們喝的咖啡、可可,料理用的辛香料、野菜和菇類、醫療用的藥物,甚至是死後用的棺材,我們從搖籃到墳墓都在森林的懷抱當中,只是我們並不自覺。
章節三:森林人能做什麼?
我認為,身為一個森林人,我們應該更貼近生活去思考,我們要怎麼生產和管理我們的森林,例如同樣是木材,但是做為家具使用和做為太空包養菇的要求就不同,不該一味地為了提高國產材自給率或者是單純地為了創造企業形象,選擇種了一堆明年會死的樹苗,或者是20年後當成為了一片荒煙漫草,才後悔當初應該持續經營管理。
另一方面,我也認為大眾的不了解,是我們這些專業背景的人未善盡我們的責任。
我們懂,但是我們卻沒有跟大家說; 我們說了,卻用沒有人聽得懂的話在說; 我們用人話在說,卻沒有人知道和森林的關係在哪裡; 我們自己覺得有趣,卻不是大眾有興趣的地方。
這也是我在頻道中不斷努力的方向,我嘗試著用寶可夢解釋大眾可以怎麼一起參與科學;我嘗試著用櫻花和櫻前線跟大家解釋生物也有自己的氣候變化;我嘗試著讓大家拿起麥當勞的餐盒看著FSC標章時,也許會想起這個紙餐具是由一群愛護森林的人所生產出來的。
也許對於你來說森林在遠方的那座山上,但我希望至少聽完我說的這些故事之後,你會覺得我們一起擁有著這片森林,並且和它一起活著!
結論
總而言之,我認為市場因為不了解森林,而難以理解它的價值,這是我們需要努力的;反過來說,也因為我們對於市場的不理解,所以更難去找到方向讓我們發揮更大的價值,而這更是需要我們努力去創造的!
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,或是想用聽的吸收新知,歡迎點選連結收聽並訂閱森林邊緣podcast,目前在google podcast, apple podcast, spotify等平台都有上架唷~ 或者是掃描下方QR code收聽~
也歡迎到方格子追蹤我的文章囉~
Comments